每年的雙十一、雙十二這些大型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,不僅僅是對消費者購買力和消費心智的考驗,對賣貨的商家來說,在售前售后客服接待能力、打包發貨速度、物流倉儲管理水平等等多方面服務能力都造成了嚴峻的考驗。為了奮戰雙十一,很多商家和平臺都使出人工智能的大招,從機器人客服、機器人揀貨、智能打單、智能發貨等流程全都應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,來輔助自己的經營管理。

鼓吹人工智能技術的風氣已經蔓延至電商行業的方方面面,人工智能已經走下神壇,一般企業也能觸手可及。縱觀電商行業各大領軍企業在參與行業論壇時,都十分強調電商需要借助智能技術來引領行業新變革。確實,電商是一個涉及廣泛的行業,不再像傳統零售業一樣強調終端銷售,而是回歸到供貨的前端市場,對企業的存貨、供貨能力格外看重。現如今,諸多企業都開始轉型到線上,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驅動產品銷售渠道的變革,那么,為何電商智能化風暴越刮越猛?
第一,人工智能技術能融入電商用戶場景,使買家的購物體驗更加個性化,而對于商家的營銷策略和產品優化能夠提供先行技術支持。比如,為吸引和留住消費者,不論是商家還是入駐的電商平臺,都會為消費者頁面進行個性化推薦,根據用戶瀏覽足跡和購買記錄分析用戶行為習慣,推送給他們心儀的物品。在這項搜索、推薦系統的背后,就是基于基于大數據技術。而這項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用戶轉化率。而商家也可以在平臺提供這項智能推薦功能后,與平臺商業合作,提高店鋪出現率。此外,還能夠掌握消費者相關數據信息,進行精準營銷。
第二,電商行業中的物流版塊,信息龐大,業務繁雜,而依賴人工分揀、配貨,不僅僅會提高用工成本,也會在業務上出現較高的失誤率。而利用智能化物流、倉儲、配貨等技術可以全面提高企業辦事效率,降低成本。
第三, 電商領域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,智能電商強調數據為電商供應鏈提供決策依據。比如,商品、價格、庫存這些角度,能夠動態定價。通過人工算法、機器學習等技術,能夠分析出影響商品價格的不同因素,進而對這些因素具體分析,商品是不是可替代?有沒有季節性?只有根據數據才能做到讓消費者接受的合理定價。
智能電商技術的變革帶來了電商行業格局的變動,在未來,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和體驗一定會不斷拓展。從事電商行業的企業,一定要僅僅把握技術變革的機會,做好積極應對。